当前位置:主页 > 优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20篇)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习说话。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

教学过程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引入学习方法“提问阅读法”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名字叫提问阅读法。现在先听录音,然后我们一起边学习课文,边学习这种方法。

(2)、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学习朗读节奏。

(3)、学生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4)、教师简单点评朗读情况

三、课文讲解

(1)、解释课题刻:用小刀挖。舟:小船。求剑:找剑。

(2)、从课题中提出问题①找得到剑吗?(明确:找不到。)②如何找剑?用简洁的话概括回答。(明确:掏出小刀——继续坐船——靠岸沿着刻痕找剑)

(3)、分析第一自然段①学生先朗读,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出相关问题。②这一段写了什么?(明确:写了时间、地点、发生的事。)③船的状态如何?(明确:船向前航行。)④掉进江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一不小心”就把宝剑掉进了江里去了。)

(4)、分析第二自然段

①学生先朗读,后教师辅助提出相关问题。

②这一段又写了什么内容呢?(明确:写的是丢剑人的表现。)

③丢剑人的表现如何呢?(明确:一点也不着急,掏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5)、分析第三自然段

①学生先朗读,后学生自主提出相关问题。

②这一段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主要写的'是同船人的表现。)

③同船人的表现如何?(明确:催他快捞,对他的做法不理解。)

(6)、分析第四自然段

①学生先朗读,后自主提出相关问题。

②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的是丢剑人解释刻舟的原因。提示学生注意:“不慌不忙”一词。)

③放手学生猜测结果(明确:跳入水里去寻找宝剑,但他永远也求不到宝剑。)

(7)、思考讨论

他找得到宝剑吗?为什么?

明确:A、找不到剑的基本道理:宝剑掉进江后,他的位置已经固定,而船是行进着的,人和船舷上的记号都在随着移动。等船靠了岸,记号所指的位置已经变化了,再按照记号下水捞取,是无法找到宝剑的。B、丢剑人的基本错误:他不注意根据变化的情况解决问题,还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四、总结

这个寓言讽刺了那些不用变化的眼光处理问题的人,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要犯“刻舟求剑”这样的错误。

五、拓展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六、作业

1、背诵《刻舟求剑》

2、写第11课会写字:字3、音3、词3

七、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一定顺序复述课文。

3、联系课文情境,进入角色,展开想像,写一段话。

4、默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飞外体贴关爱别人。

教学重点:

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

理解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及进入角色,展开想像,写一段话。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按时间顺序分段

教学重点:

1、学会9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分段。

教学难点:

分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正音: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表里的生字的读音。

2、交流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拓展生字组词

沸()()()()

悔()()()()()

纯()()()()

4、掌握字形:请你仔细观察“恶”、“享”谊三个字,提出书写时注意事项,并在每个字下面写一遍。

5、学习多音字

xìng( ) 兴{ xīng() 二、检查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自读预习中不熟的.自然段。

2、四人小组采用接力的形式朗读一遍课文,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分段。

1、独立总结:教师提示: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总结,每一方面用一句话。

2、集体交流。

3、理请课文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4、交流明确:出发前一天出发那天第二天后来

5、按时间的不同给课文分段

(1、2)(3)(4、5)(6)(7、8)

说一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6、同学总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找到哪一种分段依据?

五、作业。

读课文,预习思考题。

板书:15六个馒头

宣布出发前一天出发那天第二天后来

《小学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飞外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礼貌待人的名言和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漫谈礼貌。

1、板书“礼貌”,谈谈你对“礼貌”的认识。

(板书过程中相机指导“貌”的书写)

2、大家谈了对礼貌的看法,我们课本上也“谈”了,(板书:谈)让我们一起来看谈了什么,怎么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讲了哪几个故事,读完后,再想想,关于“礼貌”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读课文新词、难句。

咳嗽纠纷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彬彬有礼

安慰师傅减少矛盾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5、点名检查自读情况,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重点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重点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3、学生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句,温习巩固。

1、听写词语。

彬彬有礼岳飞暖人心“冒失鬼”讨人嫌

避免纠纷减少矛盾安慰师傅

2、师巡回了解学生听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字词的点拨、反馈。

(如:慰、嫌的书写指导以及“师傅”和“师父”的书写区别)

二、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看看课文围绕着“礼貌”讲了哪几个故事?)

三、精读故事,领悟礼貌。

(一)精读感悟故事一。

1、整体读。

(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读读《说岳全传》中的一个故事。)

2、知故事:指导对话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1)抓“吼”指导朗读牛皋的'话。

(2)评价:眼前看见了怎样的牛皋?这时候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3)引读:所以老人—

(4)同法读评岳飞的言行。

3、明道理。

(1)通过岳飞和牛皋的不同表现,联系我校校本课程《弟子规》进

行诵读。(这正如《弟子规》所说的:)

(2)古人有训,大家也感受到了。这正如俗语所说:“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相机理解“俗语”)

4、小结课文用事例来说理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二)举一反三,读悟故事二、故事三。

(我们继续往下读,看看下面的两个故事讲了怎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1、精读感悟故事二。

(1)整体读。

(2)知故事:

重点指导朗读、评价小朋友道歉的话“对不起,把您的裙子弄脏了。”(象不象小朋友的道歉?)

(3)明道理:

小朋友用他的行动和语言取得了女青年的原谅,这是因为小朋

友做到了—(礼貌待人)。引读:因为礼貌待人所以;所以说礼貌待人可以

2、精读感悟故事三。

(1)整体读。

(2)知故事:重点指导朗读、评价总理安慰朱师傅的话。感受总理

语言的文雅、和气、宽容。

(3)明道理。

(4)质疑解疑。结合生活例子理解“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3、总结感受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道理。)

四、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完了。它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个小故事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五自然段。

2、交流中心句: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板书:礼貌待人优良传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齐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的意思。

4、理解礼貌待人的作用。(板书:和谐美好)

5、依据板书,背诵第一、五自然段,把道理记在脑子里。

五、师生互动,交流“礼貌”。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收集到的名言、古训、俗语、格言。还可以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礼貌的感受。)

1、学生生交流古今中外关于礼貌的古训、名言、俗语、格言或自己的感受。

2、教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训、名言等。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作者:松苏内吉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作者: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作者:孟德斯鸠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作者:冈察尔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

六、读写结合,活学活用。

写一个与课文礼貌故事结构相似,关于礼貌待人一个礼貌小故事,一个礼貌小道理的小练笔。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4-5段。

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技》。(板题:口技)

(过渡语)我们将如何学习这课文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4-5段。

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过渡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好,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译讲课文)。

(一)先学。

1、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准备译讲课文第4-5段。请看:

2、投影出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课文(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个句子。

3、学生自学,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

(二)后教。

1、(过渡语)下面,请大家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4-5段。

2、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如还不对,老师更正,并分类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3、质疑问难。

(1)过渡语: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予帮助。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学习描写方法)。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都能把全文正确地翻译了。那我们现在又来继续自学,请看自学指导(投影显示),同学们,看全文并思考为了写口技艺人的“善”,作者是如何生动地描写的?6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最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教师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无益的事,更不可接打***。)

(二)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3、教师则边听学生的回答边适时、引导并板书。

五、当堂训练:

1、师:同学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译讲了,下面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第4-5段。

2、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

3、学生齐背第4-5段。

4、互背。

5、指名背。

《小学语文》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2、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3、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3、4。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

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选折合适的音乐。

6、自由读读3。4小节,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9、重点交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折音乐,组成小组读读。

11、集体学习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对读。

四、拓展、探究

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具体。

说话练习:“钱塘江有着()的大潮。()。

2、仿写《雷雨》

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势。

五、回家作业: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观的资料。图片。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江面平静出现白线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余波西去。恢复平静

(看)浩浩荡荡

(听)山崩地裂

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深深震撼回味。赞叹“天下奇观!”

《小学语文》教案 10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飞外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飞外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飞外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放录像—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突破难点的方法:

(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用具:

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5分钟)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学习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录像

教学方法: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

教学形式: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

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

③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④导入学生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

⑤组织学生讨论。

边讨论边自由读。

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b、“横贯”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

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现出什么?

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

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

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

学习第三段。

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

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④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四、再读全文

方式: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

《小学语文》教案 11

活动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语义清楚明白,语脉流畅,体态大方等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与陌生人交谈的心里素质。

适用年级:

中年级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你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喜欢他(她)?

请他为你签个名,写下赠言,留下嘱咐好吗?

二、讨论:生成口语交际共识

1、讨论:要得到签名,在与老师的交谈中要注意什么呢?

2、教师在学生讨论发言基础上板书:讲清楚自己的希望、要求,谈话有礼貌,态度诚恳,体态大方。

3、思考:见到老师后怎样做?怎样说?

三、学生到各室走访老师,请求签名。

四、经验交流

1、哪些同学得到了老师的签名?同大家讲讲你是怎样做怎样说的,老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2、哪些同学没有得到了老师的签名?同大家讲讲你是怎样做怎样说的,老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3、其他同学给他当一当军师,讲一讲他怎样做就会成功。(教师组织学生互动交际)

五、教师总结

(略)

六、课后作业:

请其他人(亲人、朋友、邻居、陌生人)为自己签名。让他们写下对自己的希望、鼓励、祝福。锻炼一下自己与他人谈话的胆量。在与他人谈话时要做到讲清楚自己的希望、要求,谈话有礼貌,态度诚恳,举止大方。

七、课后延伸:

举办签名展,看谁得到的签名多,请他们谈一谈自己成功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12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唱一唱这首歌

2、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准备: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可以制作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向往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范读课文

4、学生质疑

5、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边读课文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学习生字

本文出现了两个生字,教学时注意字型的写法,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字。

如:奖浆愉偷,通过换部首,使学生区分行近字;浆的右上角是夕,不要多写一点。

补充词语:迎面愉快欢乐幸福安排

注意:凉爽的爽的写法

(四)学唱歌曲

在学习课文时,可以与音乐课整和,让学生先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着首个的基调是欢快的,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

采用小声跟唱,教师领唱,学生领唱等多种形式,最后进行表演唱,小合唱,独唱等形式的竞赛,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的目的。

(五)活动

可事先布置收集各类学生活动的照片,如:大队会春游比赛等。通过补充,加深理解童年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

《小学语文》教案 13

课时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冬季的一些保健知识,能根据天气和季节的变化照顾自己,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自我保护。

2、引导学生不畏严寒,积极参加冬季体育锻炼和游戏,丰富生活,增强体质。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了解有关冬季防冻防寒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2、师生共同准备竞赛试题。

活动过程:

一、模拟演练,明理辨析

师:寒冷的冬季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随着冬季的到来有许多变化,我们小朋友要学会照顾自己,使我们平安地度过冬天。下面我们来观看一组小朋友的表演,看看他们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1、一个小朋友准备上学,认真穿好大衣,戴好手套和帽子;

2、上体育课跳绳跳得满头大汗,一个小朋友马上脱衣服;

3、一个小朋友生了冻疮,使劲抓;

4、几个小朋友在结了冰的湖面上玩耍。

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组织讨论,冬天我们应该怎样照顾自己。

二、冬季保健知识竞赛

1、讨论竞赛要求和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2、分必答题和小组之间互相出题抢答两种形式进行。

3、评选优胜小组和“智多星”。

附竞赛题目供教师们参考:

1、天气非常寒冷,要不要开窗通风透气?

2、烤火时要注意什么?

3、在结冰的路面上行走要注意什么?

4、能在结冰的湖面上和屋檐下玩耍吗?

5、冬天为什么会生冻疮?生了冻疮会怎么办?

6、为什么要注意头部保暖?

《小学语文》教案 14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罕、蝌、蚪、逗、间、如、粗、意”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和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时注意句子的`节奏和语气。

2、正确理解“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总也看不见”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大自然的语言,齐读课题。

2、师讲: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通课文,在读时有读不准确的语言,要停下来借助拼音读正确。

2、再读课文,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音把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有没有读不准的音。

4、电脑出示生字;让学生读一读。

5、电脑出示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6、学生选择1个或2个或几个词语练习说话。

7、同桌同学互读课,相互正音。

《小学语文》教案 1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和热爱及“我”的护鸟心愿。

3、了解课文通过对鸟的.了解间接表现对鸟的热爱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和热爱及“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对鸟的了解间接表现对鸟的热爱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分角色读、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汇报,教师重点强调“喃、浓、腾”的读音和“味、猎”的字形。

5、指导写字。

6、学生练习写“并、喜、重”,体会写字规律。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体会教师朗读时的情感。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质疑。

3、教师重点引导: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从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对鸟很了解?

(2)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读课文,再讨论思考题。

5、汇报。

三、实践活动。

查阅有关鸟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16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升旗起正您敬礼”七个字,会写“升国红我们歌立礼”8个字。

能力: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韵文培养情感,能识字会写字。

教学难点:

注意区分形近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升国旗吗?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见过请你把见到的现象描述给同学们听,好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韵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相互评价

3、文中有几句话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指名读,边听边思考,通过读文,你想到了什么?

2、自由读,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国旗?

3、引导讨论,小组之间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你喜欢国旗吗,应该怎样尊重和爱护国旗?

4、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

四、实践活动:

1、把你收集到的'带有国旗的图案拿出来,大家互相交流。

2、创建展示台,把你收集到的有关国旗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

二、指名背诵

三、指导识字

1、带拼音读

2、去掉拼音读

3、小组之间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4、汇报交流

5、同桌子用生字卡互考

四、指导书写

1、观察范字,引导发现字型特点

2、师范写,引导学生看清楚每一笔的位置

3、学生练写

4、组织学生相互评价

五、积累词语

六、总结:

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1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体会重点词语的过程中体验哪吒正义凛然、不畏强暴、勇战邪恶的精神风貌。

3、学会借助重点词语搭建的骨架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激发课外阅读的欲望。

教学难点:

如何把故事讲生动;

教学策略:

一、复习词语:

1、读题定标:继续讲故事。

2、听写:兴风作浪、滔天巨浪

3、朗读:比较异同

二、以词带面,朗读感悟哪吒形象。

(一)“兴风作浪”和“滔天巨浪”:

1、默读课文,用横线把带有“兴风作浪”和“滔天巨浪”的句子画下来再把句子放到段落中去读,看看你能读出些什么来。2分钟

2、交流:

(二)乾坤圈、混天绫(5分钟)

1、自读:请你默读3、4两节,看看你能不能把一段话读成一个词来。

2、交流:

(三):乾坤圈

1、交流读出的词语,通过文字解释。

2、板书:一闪,一下。(扔:一个动作带过)

3、分工朗读,感受“一闪”“一下”的'威力。

(四):混天绫

1、读出一个词。

2、用带一字的词来解释,通过“一纵身、一团团火”的对比感受哪吒本领大

3、读出混天绫的威力

三、熟读中借助提纲讲述故事

(一)列提纲:

(1)列提纲

(2)提取复述关键词:

(3)理清层次:

(二)讲故事比赛

第一轮:讲正确

第二轮:讲生动

换位体验,把“哪吒”替换成“我”,练习,指名讲述,把词语全部擦掉。

(三)激起课外阅读的愿望:

《小学语文》教案 1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文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有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着力指导学生感悟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演示、体验,从而感悟任务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爱因斯坦与小姑娘》课文朗读磁带、爱因斯坦的画像、课文插图投影、生字投影片、有关文字投影片 、学生收集有关爱因斯坦的`材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初读课文,精读课文第一段。

教学步骤

一、交流材料,揭示课题

1、出示爱因斯坦的画像

2、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交流收集的有关爱因斯坦的材料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再读课文抓住明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联系全文体会人物语言的含义,感知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课文分别写了小姑娘与爱因斯坦几次相遇

说说课文的段落和各段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三、总结全文

思考:爱因斯坦是不是“伟人”?为什么?

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把精力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四、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人小组选读表演一段内容。完成课后习题4。补充习题。

《小学语文》教案 19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主次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导语:

青蛙和小鸟争吵了起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们该怎样向青蛙和小鸟讲道理呢?这节课,继续读懂课文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谈谈读懂的内容。

生甲:井底的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

生乙:小鸟告诉青蛙天无边无际,青蛙说天不过井口大。

生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

2、谈谈不懂的内容

(1)、“井沿”、“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A、井沿:井的边沿。B、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C、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2)、讨论:到底谁错了?

生:因为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了解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整天坐在井里,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3、朗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读中体验:

A、用纸卷成筒看天空,了解青蛙的感受。

B、把头探出窗外看天空,了解小鸟的'感受。

三、师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四、拓展练习。

续编青蛙跳处井口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20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3、飞外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矿泉水瓶子多个,小石子若干,小剪刀一把(用于分组实验);动画课件一组(帮助学生理解、朗读感悟课文)各色五角星多个(用于随机激励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幻灯片,复习生字)

2.读词语。

3.练习:猜一猜,连一连。

二、出示第一幅图

1.看图:小朋友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请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出示幻灯片(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出乌鸦十分口渴、非常着急的语气?

5.指名读。

6.自由读。

7.齐读。

过渡语:这只乌鸦确实非常着急,可光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啊,得想想办法呀,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三、出示第二幅图

1.谁来说一说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呢?

2.指名读。

3.看图体会乌鸦喝水时的高兴的心情。

4.出示字幕(第2、3自然段),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5.指名读。

6.谁愿意做这一只快乐的乌鸦,说说你用了什么好的办法呢?

7.老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哪位同学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四、读整篇课文

五、拓展

1.讨论乌鸦喝水办法的优缺点?

2.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做呢?小组内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六、板书

19、乌鸦喝水

喝不着水——想办法——喝着水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12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教案10-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