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教案 >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通用12篇)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解三角形”既是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又有较强的应用性,在这次课程改革中,被保留下来,并独立成为一章。这部分内容从知识体系上看,应属于三角函数这一章,从研究方法上看,也可以归属于向量应用的一方面。从某种意义讲,这部分内容是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典型内容之一。而本课“正弦定理”,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有的三角函数及向量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作量化探究,发现并掌握正弦定理(重要的解三角形工具),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中,体验“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养成大胆猜想、善于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求真的精神。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力量,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我县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意识和技能还不高。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较高,比较喜欢数学,尤其是象本节课这样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相信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有比较不错的表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推证正弦定理及简单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解三角形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参与解题方案的探索,尝试应用观察——猜想——证明——应用”等思想方法,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从而引发学生对现实世界的一些数学模型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情合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平面几何、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解决,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锻炼探究精神。树立“数学与我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的理念。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正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证明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更好的达成上面的教学目标,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我准备采用“问题教学法”,即由教师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并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逐步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过程

为了很好地完成我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顺利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时代的原则,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1:宁静的夜晚,明月高悬,当你仰望夜空,欣赏这美好夜色的时候,会不会想要知道:那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呢?

1671年两个法国天文学家首次测出了地月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85400km,你知道他们当时是怎样测出这个距离的吗?

问题2:在现在的高科技时代,要想知道某座山的高度,没必要亲自去量,只需水平飞行的飞机从山顶一过便可测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还有,交通警察是怎样测出正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速度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学好本章内容即可掌握其原理。(板书课题《解三角形》)

[设计说明]引用教材本章引言,制造知识与问题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知识的兴趣。

(二)特殊入手,发现规律

问题3: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老师想试试你的实力,请你根据初中知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Rt⊿ABC中sinA=,sinB=,sinC=,由此,你能把这个直角三角形中的所有的边和角用一个表达式表示出来吗?

引导启发学生发现特殊情形下的正弦定理。

(三)类比归纳,严格证明

问题4:本题属于初中问题,而且比较简单,不够刺激,现在如果我为难为难你,让你也当一回老师,如果有个学生把条件中的Rt⊿ABC不小心写成了锐角⊿ABC,其它没有变,你说这个结论还成立吗?

[设计说明]此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如果感觉自己解决有困难,学生也可以前后桌或同桌结组研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在巡视的过程中让不同方法的学生上黑板展示,如果没有用向量的学生,教师引导提示学生能否用向量完成证明。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思想。

(2)会用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描述简单具体问题的算法;

(3)学习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情境导入

电影《神枪手》中描述的凌靖是一个天生的狙击手,他百发百中,最难打的位置对他来说也是轻而易举,是香港警察狙击手队伍的练习练习习题1.1A组第4题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性质,能够初步应用这些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类比、猜测等推理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类比在研究新事物中的作用,了解知识间存在的共同规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特别是复杂情境下的数学建模。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复习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通过实例引入等比数列性质的学习。

2. 新课讲授

性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观察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类比等差数列的性质,猜想并证明等比数列的性质(如等比数列中任意两项的比值相等,即公比q)。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强调解题步骤和思路。

3.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直接应用性质和需要一定推理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强调类比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外作业,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等比数列的应用。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能够解决简单的组合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类比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

难点:解组合的应用题,特别是需要灵活运用组合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从几个不同元素中选取几个元素组成一组)引入组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定义讲解:明确组合的定义,即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m≤n)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公式推导:通过实例讲解组合数的计算公式C(n,m)=n!/[m!(n-m)!],并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和推导过程。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利用组合公式解决组合问题,强调解题步骤和思路。

3.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直接应用组合公式和需要一定推理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组合的概念、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强调类比思维在解决组合问题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外作业,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组合的应用。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类比、猜测等推理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类比在研究新事物中的作用,了解知识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性质。

引导学生对比等差数列,思考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可能具有的性质。

2. 新课讲授

定义讲解:明确等比数列的定义,即一个数列,若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是同一个非零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

性质推导:通过类比等差数列的性质,引导学生猜想并推导等比数列的性质。例如,等比数列中任意两项的比值相等,通项公式为$a_n = a_1 \times q^{(n-1)}$等。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如何应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

3. 探究活动

小组研讨:分组让学生根据导学稿内容研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并派代表讲解练习。

性质证明:选取几个重要的'性质进行证明,如等比数列中项的性质、求和公式等。

4. 巩固练习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综合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与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本习题和思考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并学会应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归纳概括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

难点:解组合的应用题,特别是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组合问题并求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如“一条铁路线上有6个火车站,需准备多少种不同的普通客车票?有多少种不同票价的普通客车票?”引导学生思考并区分排列与组合问题。

2. 新课讲授

定义讲解:明确组合的定义,即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并成一组(m≤n),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公式推导:通过分步计数原理推导出组合数的计算公式$C_n^m = \frac{n!}{m!(n-m)!}$。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如何应用组合数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3. 归纳概括

总结组合的定义、性质及计算公式,强调组合与排列的区别。

4. 巩固练习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综合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会应用。

5. 小结与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组合的意义及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本习题和思考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11-14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11-06

优秀高中数学教案12-05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4篇11-18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4篇)11-19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精选5篇06-17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8篇)11-07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7篇01-11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7篇)01-12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8篇11-06

猜你喜欢